衡泰技术IPO“隐忧”:业绩增速下滑,超三成利润来自税收优惠和补助

财经网   2023-04-11 21:01:52

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而来的当下,线上化、智能化金融服务需求激增,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背后的“卖铲人”也顺势踏上IPO之旅。

4月14日,杭州衡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衡泰技术”)将上会接受审议,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该公司是一家金融行业定量分析与技术供应商,主要为证券公司、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客户提供应用软件产品和服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身处朝阳产业,衡泰技术业绩向好,但也不乏“隐忧”。报告期内,公司人力成本持续攀升,业绩增速呈“断崖式”下滑;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占净利润比例偏高,成长性也遭到交易所的关注。

大客户分散,成长性引关注

近年来,伴随着国内利率、汇率、信用等市场的建设与发展,固定收益、外汇、大宗商品等资产(简称“FICC”)及衍生品市场迎来快速发展期,相关资产种类日益丰富,产品及交易模式复杂度不断提升。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对各类资产的交易处理与分析、风险管理、投资分析的信息系统需求日益提升。

在此背景下,创办于“千禧之年”的衡泰技术,将目标客户的范围圈定在金融机构,主要为金融机构客户提供应用软件产品和服务,产品体系覆盖各类资产的交易处理与分析、风险管理、投资分析等核心需求。目前已拥有近四百家金融机构客户,包括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平安证券等。

招股书显示,应用软件服务是衡泰技术当前的主要收入来源,营收占比超8成。

从客户结构来看,衡泰技术前五大客户较为分散,且变动频繁。报告期内,中国平安集团、中国银行、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位列第一大客户,占当期营收比例分别为9.06%、10.63%、4.82%。

虽然拥有诸多资质良好的客户,但衡泰技术的成长性依然遭到深交所的关注。

据招股书及审核问询函回复,国内银行业交易处理类系统竞争格局整体较为分散。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采购国外厂商产品为主,如Murex、Summit、Opics、Calypso 等;同时,公司已覆盖全行业140家证券公司中的90家;覆盖银行客户近70家;覆盖140家公募基金公司中的近70家。

据此,交易所要求公司说明主要应用软件产品是否实现对国外厂商同类产品的替代;说明在券商、基金等金融机构客户覆盖率较高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拓展新的客户类型,结合FICC领域监管政策变动的频率和周期、产品更新迭代频率等进一步分析公司市场空间与成长性。

衡泰技术表示,公司收入占比较高的产品领域,如衡泰固收业务管理系统(xIR)、衡泰资产管理业务系统(xAMS)等产品领域,主要与国内供应商形成竞争。

在市场空间和成长性方面,该公司称,报告期内存量客户的升级迭代占营收的80%,将进一步提升细分金融行业客户覆盖率,拓宽产品应用领域,进一步巩固客户群体和市场份额。

业绩增速下滑,三成净利润依赖税收优惠和补助

从业绩表现来看,报告期内,衡泰技术业务规模持续扩大,但业绩增速出现明显下滑。

2020-2022年,衡泰技术分别实现营收2.71亿元、4.18亿元、5.04亿元,增速分别为2.81%、54.11%、20.73%;归母净利润0.38亿元、0.71亿元、0.79亿元,增速分别为84.19%、88.11%、11.8%。

可以看出,进入2022年,公司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双双滑落。同时,其毛利率也从2021年的63.31%降至60.17%。

具体而言,2022年,公司营收“大头”交易处理类软件产品的收入近乎“停滞不前”。当年,该业务贡献营收2.49亿元,同比增长1.66%,营收占比从67.53%降至57.29%。对此,衡泰技术称,主要由于来自银行客户的交易处理类产品收入有所减少。

营收增速下滑的同时,衡泰技术人工成本呈大幅增长态势。

报告期内,公司人工成本分别为9554.61万元、1.29亿元和1.78亿元,占比从83.36%提升至88.62%。2022年,公司营收增长20.73%的情况下,人工成本却同比增长37.24%。公司员工自2020年末的1021人上升至2022年末的1435人。

衡泰技术表示,公司主营业务以自主实施为主,需要技术人员从事项目实施工作,使得公司主营业务成本中的人工成本占比较高。随着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员工人数预计会继续增加,受城市生活成本上升、软件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以及行业内公司对人才争夺加剧等因素的影响,人工成本存在持续上升的风险。

除了人工成本高企,衡泰技术还存在净利润对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存较大依赖的风险。

报告期内,衡泰技术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以及多项政府补助。

2020-2022年,公司税收优惠金额分别为1386.51万元、1692.99万元、1818.87万元,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38.25%、23.38%、23.19%;同期,公司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1128.32 万元、940.63万元和868.98万元,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31.12%、12.99%和11.08%。

尽管占比有所下滑,但在2022年,两项与主营业务无关的“补助”合计占公司净利润比重仍超过3成。

猜你喜欢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