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归去赏析_世界微动态

互联网   2023-02-14 19:11:22

我心归去赏析

《我心归去》是一篇出自于《访法散记》的散文,下面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我心归去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心归去》课文原文:

我在圣·纳塞尔市为时一个月的“家”,是一幢雅静的别墅。两层楼的六间房子四张床三个厕所全属于我,怎么也用不过来。房子前面是蓝海,旁边是绿公园。很少看见人——除了偶尔隔着玻璃窗向我叽里哇啦说些法语的公园游客。

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这个城市不属于你,除了所有的服务都要你付钱外,这里的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奔赴它们既定的目的,与你没有什么关系。你拿起电话不知道要打向哪里,你拿着门钥匙不知道出门后要去向何方。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从巴黎带来的华文报纸和英文书看完了,这成了最严重的事态,因为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你到了悬崖的边缘,前面是寂静的深谷,不,连深谷也不是。深谷还可以使你粉身碎骨,使你头破血流,使你感触到实在,那不是深谷,那里什么也没有,你跳下去不会有任何声音和光影,只有虚空。

你对吊灯作第六或六十次研究,这时候你就可以知道,你差不多开始发疯了。移民的日子是能让人发疯的。

我不想移民,好像是缺乏勇气也缺乏兴趣。C曾问我想不想留在法国,他的市长朋友可以办成这件事,他的父亲与法国总理也是好朋友。我说我在这里能干什么?守仓库或做家具?当文化盲流变着法子讨饭?即使能活得好,我就那么在乎法国的面包和雷诺牌汽车?

很想念家里——似乎是有点没出息。倒不是特别害怕孤寂,而是惦念亲人。我知道我对她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我是她们的快乐和依靠。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像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

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各种异国的旅游景区都不能像故乡一样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但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像,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这哪里对呀?也许舒伯特在歌颂宫廷或爱情,但我相信所有雄浑的男声独唱都应该是献给故乡的。就像我相信所有的中国二胡都只能演奏悲怆,即便是赛马曲与赶集调,那也是带泪的笑。

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中含悲。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

我已来过法国三次,这个风雅富贵之邦,无论我这样来多少次,我也只是一名来付钱的观赏者。我与这里的主人碰杯、唱歌、说笑、合影、拍肩膀,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我心归去》赏析:

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正如我们每个人都有家一样。待在家里时总会有各种平淡无聊,然而背起行囊,真正离开时,才知道什么叫做思念。韩少功的《我心归去》就道出了一位旅居法国的中国人,在独居异国他乡时,对故乡刻骨铭心的眷恋。

韩少功在法国的临时“家”是一幢雅静的别墅,前面临海,后面是花园,远离尘嚣,是度假疗养的绝好住处。然而,条件虽然无比优越,但仍然阻隔不断归乡的路。在别墅里他感到孤独、虚无,周围静的让人窒息,听不到任何熟悉的声音,所以,那里的一切对于他来说只是阳光下的泡沫,美丽而又虚空。人属于一种群居动物,需要一种归属感,不是你的,再好也与你无关。曾几何时,我曾独自走在繁华的青岛街头,有暖风,有沙滩,由绿地,置身于人间仙境般的`海滩,巨大的虚无感却包围着我,“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韩少功的境遇我能感同身受,远在异地,他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妻子、女儿,远隔万里,但一想到他们熟睡的模样,他就会感到无比幸福,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不时常感怀自己身后的一片热土。

故乡可能远不如他乡繁华,她甚至是贫穷脏乱的,但里面却有着我们熟悉的味道,傍晚,炊烟升起时,村巷中的烟火味胜过一切的高级香水,还有那风吹麦田的麦香味,春雨过后的泥土味……同时,故乡也留住了我们的童年、青年还有壮年,这里面留住了我们最深的回忆,同时,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那里面留住了我们的血、泪还有汗水。

在文章的第三部分,作者引出了对故乡的思考,进一步升华了主题。究竟什么是故乡呢?作者认为故乡不是出生地,而应是成长奋斗的地方,那里印有我们成长的痕迹,只有艰辛劳动奉献过的人,才会有自己的故乡,这里将对故乡的认识更近了一层,使本文和其它思乡的文章区分开来,有情有理,而又不落窠臼。

人生美好,但却是一幕悲剧。回家是我们的梦想,可逃离却是我们的宿命。

虽然我们热爱着自己的家乡,可是一有机会,我们还是会选择前方。人生似乎就是这样一个悖论的过程,爱却不能拥有,渴望却要离开,正如“美的从来就是悲的”,故乡也许只适合存放在记忆中,在现实中又很难触摸到。韩少功的这篇散文结构清晰,各种艺术手法运用娴熟。先写了自己在法国的孤独、空虚,再写到对故乡的思念,最后提出对故乡的思考,层层深入,引人深思。同时,这篇散文也不同于一般的抒情散文,里面夹杂着许多带有哲理的句子,如“血沃之地,将真正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美使人痛,使人怜”等,这些语句需要我们慢慢品味。

猜你喜欢